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培训学校

首页 > 铍针疗法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铍针治疗法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6-03-09 08:44 浏览次数: :

 患者年龄最大67,最小24,平均41.08;病程最长2,最短1;左侧12,右侧26例。诊断依据根据《中医筋伤学》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铍针的规格   直径0.5.075mm,全长58cm,针头长Icm,针体长47c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刀口线为0,5O,75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约35cm。治疗时要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操作方法:首先在患者肱骨外上髁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压痛点的旁边,右手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压痛点,进针深度以通过深筋膜至肌腱表面。在进针后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并在针感层进行松解疏通,待针下无沉紧涩滞感时出针。不捻针,不留针,疾刺速拔。进针深度要视病人的胖瘦,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对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压痛按不同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VAS:正常:无疼痛,O;轻度:14;中度:47;重度:710分。以疼痛、压痛作为主要依据,按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临床痊愈:主症,或积分1,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主症积分下降2/3,疼痛、压痛基本消失,持物时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有效:主症积分下降l/32/3,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积分下降未达1/3

临床痊愈17(44.74%),显效12(31.58%),有效8(21.05%),无效1(2.63%),愈显率76.32%,总有效率97.37%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前臂伸肌起点特别是桡侧屈腕短肌的慢性撕拉伤,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病为发生在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附着点的非化脓性炎症,长期劳累、外伤、撕裂伤或前臂伸肌总腱部分撕伤,可引起局部损伤性炎症肿胀,刺激或挤压神经感受器,同时当肌肉紧张或痉挛时,不但要牵动筋膜,而且和筋膜间还要发生相对位移,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也要发生相对的位移。如果筋膜和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因损伤或炎症而存着豁连和瘢痕化,或筋膜本身和感觉神经戮连,则这种相对的位移就可以刺激或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本病属中医“伤筋”范畴,病机为损伤治疗不当或慢性劳损,日久气机阻滞,气血不足,筋脉失养,筋腱退变,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邪瘀互结,痹阻经络,瘀滞不通,不通则痛。我们采用的铍针源于《灵枢·九针》书中记载有“九针之名,各不同形……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现代的铍针综合过去的各种疗法的优缺点,结合中西医疗法采取非人路手术,选择新的材料钛合金研制成了现代铍针,术中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可刺激深部的感受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并产生镇痛的效果,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并使筋膜腔及肌膜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达到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的双重目的,同时通过对局部软组织减张减压,可改变病变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神经炎性损害和疼痛的病理基础,达到运行局部气血,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